|
 |
那我們現在就繼續去正殿的部分。有老師問到榖月就是五月!他們對每個月份都有特別的說法,例如:像現在二月就是敬月!旁邊那些雕刻是陸續從民國50幾年增添上去的。屋頂和鋼筋水泥的部分,我們這邊找不到他的匠師的資料,只知道說關渡宮裡面,藻井的部分是黃龜理的作品!其他部分並沒有留下任何匠師的資料。
等一下,我們可以看到的,幾位跟關渡宮比較有重要關係的人物,一個是叫陳懷,就是忠義那邊的忠義廟,是恩主公信仰的。他們那邊有陳懷祭祀公業,他當時也是地方富戶,他也敬獻關渡宮一些重要建築,門口的石獅子就是他所敬獻的。
而我們現在所見的,都是民國以後所採用的建材,其實滿容易辨別的。我們看到它雕工的部分,像人物、花、鳥,都留下一些很細的透雕部分!如果,不是用人工,是無法做到這樣精細的!從此可知,這一定要半手工、半機器的情況下,才能作出這作品!有一件覺得很特別的事情是說,這個比較細緻的作品,廟方為了保護不讓人去破壞它,就把它圍起來,等會我們進去看到的龍柱就是。剛有老師問到,關渡宮一些建築的年代?我們能知道的,就是藻井的部分,確定是黃龜裡的作品!是很確定的!其他的部分,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出他的匠師是哪一位?
曾有人問我上面那個紅色的板子是做什麼的?廟方有告訴我答案。我沒有辦法聯想,可是我去澎湖的時候找到答案! 就是說傳統社會裡面,幾乎,現在我們都有天公爐的設置。我們要拜天公的時候,都是手持著香,到外面向天公祈拜!然後,把香插進天公爐。 可是,過去我們是把天公弄成一個牌子,牌位或者是神像把祂立在這個地方,然後在我們站的地方設一個神案,供鮮花素果和貢品。每天早、晚是對著玉皇大帝的牌位或神像祭祀的。澎湖那邊,還留下這個習慣。可以想像澎湖那風很大!他們沒有辦法,像我們放個天公爐,大家在外面參拜!到外面去,他的香,風一吹就熄掉了!香灰吹的到處都是!所以,他們還留下這樣傳統及完整的祭祀方式。台灣的每個廟宇都在外面設置天公爐,都把這個去掉了!那關渡宮去掉之後,這東西一直都沒有拆掉,所以,讓很多人疑惑,這放在這裡到底是要做什麼?
我們往旁邊看一下,乾隆年間修建的部分。有老師問:「黃龜理如何寫?」黃, 〝龜〞烏龜的龜,〝理〞道理的理。北縣文化中心有他的木雕特展室,常設的。 我們剛有提到,關渡宮在乾隆47年的時候,做過重要的修建!從龍柱上的痕跡,漢文獻上有做過紀錄外。另外一個,他有提到北投社,關渡宮的香火,不只有漢人,還包括漢化了的原住民。其實,關渡宮經過了很多次的修建。從龍柱就可看出它是很多時期的,這個龍柱因為有石刻的關係,也註明它是乾隆年間的。可是,我們從它下面柱底的部分,一直往上,上面竟然有其他時期的東西!所以說關渡宮隨著不同時期一直擴建,他們為了要節省建材,尤其在日據時期,台灣與大陸的交通幾乎斷絕的情況下!如何要用好的建材,但他又無法取得的情況下,所以就直接用疊的方式把它疊上去。
日據時期,日本明治維新時實行西化,有派人去歐美,學有關現代科技的部分。台灣當時作為日本殖民地,可算是個實驗地,做模範用。所以,當時被派去學科技相關的建築概念後,他們在台灣先試驗。所以你現在會看到,台灣在當時留下很多西方的建築風格,採取其特色來作為裝飾。 關渡宮的神祉 另外,我們看一下關渡宮主是神的部分。當然主事神是媽祖在正殿,是一個航海的守護神,沒有問題!在台灣很多的港口都有。
媽祖剛開始是限於守護神的部分,那為什麼在國中的教課書裡面,說媽祖信仰是台灣普遍的信仰?立法委員反駁,說媽祖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我有另外一套解讀,媽祖信仰現在被歸類為民間信仰。
台灣有很多民間信仰,並沒有劃歸在宗教範疇,它並不符合宗教的定義!但是又這麼多人信仰!這樣的宗教形式,都被歸類為民間信仰。那麼媽祖的部分呢?祂的正殿上有一個匾額號稱是清康熙賜的,賜匾都一定是要有貢獻的!在這個部分,並不是一個很正確的訊息。
另外旁邊奉祀一位觀音菩薩,另一邊是文昌帝君。那觀音媽的部分,媽祖在成道的過程中,產生很多靈異事件。傳說中他有一個井邊授福的故事,井邊受福,時傳授無字天書給他的,就是觀音菩薩。所以,有人說觀音菩薩,可以說是媽祖的師傅,所以旁邊奉祀的是觀音菩薩。另外,我們常說觀音媽,台灣還有一個說法, 在日據之前並沒有佛教信仰。
因為,在清朝的律法裡,規定台灣人不能出家!你會發現台灣有很多信仰,例如:龍山寺他本來也是一個佛教寺廟!他的開山是個出家眾,但是他後來後繼無人的情況下,在地的頭人,就把他們的信仰帶進去,變成民間信仰的地方。那麼為什麼不能有出家人存在?因為,他擔心出家人會凝具社會力量!妖言惑眾,引發民亂!所以他有這樣的規定。
因此,當時的佛教信仰,融合到民間信仰。那時,有很多大戶人家的老太太,他們的老公娶去了偏房後,正房的夫人,覺得受冷落,他就決定吃齋唸佛。他們吃齋唸佛的地方叫菜堂,這齋灶,也影響很多婦女信眾。在此奉祀的觀音菩薩,事實上,也是凝聚了另外一股力量,讓這個廟的香火延續興盛。
另一邊是文昌帝君的部分,文昌帝君除現代人很需要之外,因為大考小考很多!另外清道光年間,關渡這個地方有出一個很重要的人叫黃進(音譯)!他跟士林的另一位人物並稱〝雙進〞,他們是台北地區很重要的讀書人!當時,黃進(音譯)在此考上舉人之後,派任官員時他並沒有去就任,因為他年紀已經很大!所以,留在關渡宮這邊的私塾,教導小朋友。我們知道,書院是附屬在孔廟裡頭裡面,一定會奉祀孔子。一般的私塾,沒有辦法奉祀孔子,他們就奉祀文昌君。保佑自己的子弟,能夠考上比較好的功名。這也就流傳下來。就是關渡宮內,有文昌帝君的設置。這是比較重要的主事神旁的陪祀神!在康熙時期只有他是陪祀,其他都是後來增設的。其實,民間信仰有一個很重要的,現在我們的廟宇,幾乎是一個百貨公司!您有所求的話,廟宇他都會設置。
它有太多重修的紀錄,廟宇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帳戶留有錢,他們認為建築換新、換的比較雄偉,就是對神的的崇敬!有能力就儘量蓋!關渡宮現在還是在建,他後面的大雄寶殿,還是在蓋!其實他已經開始使用了,但到現在,還是沒有落成! 看!後面還是在蓋,那你會問什麼時候會辦慶成醮?他們也不清楚!因為,都會想到什麼新點子,就會繼續整建。
現在看到這石碑,很重要的是那些捐獻有巨額款項的人。他們就會把他刻到石碑上!這裡看到道光年間的、道光三年是同一時期的。那一個廟重修,有時要花三年、五年甚至要更久!所以,他都是在落成石碑上面刻,在落成醮確定人名!你可以看到,除了有很多人捐獻外,還有許多商號,他們為了保佑生意興隆,昌勝平安!所以,他們也用商號或商家的名義來捐獻、奉獻! 關渡宮遷徙的原因 那我們來看他另外一個石碑,這石碑比較特別的部分,是他這重修石碑是在1897年,那時已經日據時期,這次重修關係到關渡宮的整個遷徙。在上面,我們看到,重修碑上有個人名叫林大春,他有列入台灣烈身傳,有授勳的。 根據這邊的傳說:林大春原本不學無術,駕著船去捕魚來度日!那時,日本人帶進來一個新觀念,就是星期天可以去休假!他們放假的時候,都會來關渡釣魚!他們釣魚有時候找船家,駕船帶他們去魚多的地方釣魚。那時,林大春就有一個各戶固定去找他。而且,每次釣魚收穫都很好!這人就留下一個名片說:「如果你到城裡,可以來找我!如果有困難的話,我可以幫助你!」林大春不以為意,就隨便收下。
因為,那時鄉下人要進城,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 他也沒想到,真的有一次就進城了。把名片帶去,進城之後,他想拜訪這朋友! 那名片,他又看不懂!然後,他就沿路問找這個人,看怎麼走?結果,他問的人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他,說你要找這個人喔?就告訴他怎麼走。
他走著、走著就走到總督府前面。衛兵看到這名片,馬上把他請到會客室,當時的總督就來接見他。原來,請他駕船的是當時的總督。這樣的傳說,讓林大春因為這樣一次因緣際會,總督也開始幫他… 當時,整個淡水河商船在此進出,就設了一個檢查哨。然後,就讓林大春掌管業務,林大春開始發跡。開始發跡之後,林大春覺得自己原本住的地方太狹小!撐不起他這個大人物!因此,他就看上原本關渡宮的位置,覺得那個地方風水很好,應該可以來蓋他的宅第。所以,停車場懸空的位置,就是關渡宮以前的位置。 他就把那裡買下來,那關渡宮就只好遷到此處。遷過來,剛好這地方的耆老,就捐了土地,就是黃進,等一會兒,我們會看到他的牌位。他把地買下來之後,關渡宮就遷到這個位置,他就開是整修他的宅第。
可是沒想到,他的八字沒那麼重,福分不至於住到神明的位置!傳說中,自從他搬到那裡之後,生意上遭受很多挫敗,到最後頻臨破產!然後,就把這地方賣給慈航寺,後慈航寺拓寬搬到北投那個地方,他那時是賣給慈航寺。所以,關渡宮是從日據時代,才由山麓那邊移到這邊來的,那時才有這遷移的動作。
但是,我們知道說,林大春捐獻了兩百龍銀,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數目,他可以排第一名!那我們來對證耆老所說的,他很確定是當時的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真的,關渡宮這次重修的年限是1897年,整個台灣割讓給日本時是1895年,才過兩年!那時,,還不是佐久間左馬太當總督!所以,有時間上的衝突。但是,這樣一件鄉野傳說,在他們來說,他們很確定有這件事情!林大春當時可能沒有做好地方人士安排!所以留下這故事。 關渡宮的功德堂 我們現在來看功德堂。幾乎,每個廟宇都設有功德堂,都有不同的作用。功德堂裡的神位,都是對廟宇的建設或是對這個廟有功的人士。他們就會把他的牌位,放在這個地方,供香火以示敬重。譬如:台北保安宮功德堂供奉的是,在以前艋舺發生「頂下郊拼」時,三邑人跟同安人打的火熱的時候,同安人打敗了,連夜潛逃,逃到大龍峒這個地方。戰鬥、械鬥的過程中,有很多傷亡的人士。他們在保安宮裡的功德堂,特別設置一個牌位,供奉當年傷亡的人。
關渡宮這邊他所設置的牌位,中間特別設置了一個開元石興的,是這邊的開山和尚叫石興!石興這位開山和尚,跟整個文獻的記載是有出入的。關渡宮是通士賴科負責興建的!但是,在這裡神主牌的整個記載上面是說,媽祖香火也是石興求來的!像這個就是個疑問?關渡宮很遺憾的就是說,它不像北港朝天宮,有留下相當多建築資料或一些沿革。他們並沒有留!所以,這個部分他們有很多空白的歷史部分。
另外的神位一是黃進(音譯),他們從山麓遷下來的時候,捐地的黃進(音譯)的神位。另外一個是陳洪英的神位,你現在看關渡宮的神,這麼的大尊、這麼的多!可是,剛供奉的時候是很貧瘠的,那時的關渡宮廟的規模很小。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土地公廟,不像現在裝飾的這麼漂亮!信仰的人也侷限在關渡聚落而已,雖然,有請二媽,但並沒有讓關渡宮有非常大的進足! 而且更讓人家傷腦筋的是,關渡宮那時的住持是世襲制的,就是說廟住的部分是世襲制的!而且整個廟裡面,有一些人謀不彰的情況。當時地方人士認為廟是公家的、是大家的,應該要有一個很好的管理!而且,那時候政府提倡管理委員會的設置,要將廟產透明化。所以,那時的陳紅英及林大春牌位邊的的另一位,他們兩位前後任理事長,把關渡宮整個制度化!所以,關渡宮是個財團法人。從管理委員會到財團法人是在他們手中奠定的!所以,也把他們的神位請到這裡拜!
功德堂是很多廟宇都有供奉的,他可說是傳遞廟宇沿革訊息的另一地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