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淡水福佑宮
002. 淡水清水巖
003. 淡水龍山寺
004. 淡水鄞山寺
005. 淡水文武尊王廟
006. 淡水上帝公
007. 淡水文昌祠
008.淡水和衷宮
009.淡水義應宮
010. 淡水晉德宮
011.米市福德祠
012. 淡水興建宮
013.淡水金福宮
014. 淡水蘇府王爺廟
015.淡水魯班宮
016.三芝小基隆福成宮
017.三芝北新莊慈雲寺
018.三芝福惠宮
019.三芝智成忠義宮
020.三芝錫板智成堂
021.三芝民主公王宮
022.淡水無極天元宮
023.淡水樹興里天寶殿
024.淡水水源里慈德廟
025.淡水崁頂里太子廟
026.淡水古聖廟行忠堂
027. 淡水義山里集應廟
028.淡水沙崙里平安宮
029.淡水屯山里慈玄宮
030.淡水草東里觀宗寺
031.淡水北投里慈修禪寺
032.淡水緣道觀音廟
033.淡水祈福保生宮
034.淡水蕃薯里玄玄廟
035.淡水水源三寶宮
036.淡水竹林慈玄宮
037.淡水忠山里宏龍宮
038.淡水樹興里興音寺
039.淡水民生里妙覺寺
040.淡水鄧公里福德宮
041.淡水賢孝玄聖殿
042.淡水楓樹湖千光寺
043.淡水賢孝普照寺
044.淡水埤島九天宮
045.淡水忠寮里大王廟
046.淡水水源街天后宮
047.淡水孫臏宮
048.淡水忠山里法燈蘭若
049.淡水新興里福德宮
050.淡水大庄福德廟府
051.淡水十方禪林
052.淡水真武廟
053.淡水北極玄聖宮
054.淡水屯山保安堂
055.淡水大庄行忠宮
056.淡水忠寮聖和堂
057.淡水義山里太陽宮
058.淡水崁頂里正興宮
059.淡水沙崙福德宮
060.淡水沙崙保安廟
061.三芝鄉圓山村福惠宮
062.三芝屏山天元宮
063.三芝北海聖雲宮
064.三芝普照山大同寺
065. 三芝八仙宮
066.三芝圓山村蓮華寺
067.三芝店子村信天宮
068.三芝興華村永平寺
069.三芝妙宗秀明宮
070..三芝後厝村玉仙宮
071.三芝興華村蓮光寺
072.三芝富福頂山寺
073.三芝車埕慈佑宮
073.三芝北天天公廟
074.三芝台北太子宮
075.三芝北海濟世宮
076.三芝代天巡狩
077.淡水米粉寮福德宮
077.淡水埔頭福德宮
078.淡水南北軒
079.淡水渡誠宮
079. 淡水聖江廟
080. 淡水中興里福德宮
081.淡水和衷宮
082.淡水中山夜市福德宮
083.淡水魁星宮
083.淡水和義軒
084.淡水清水龍
085.淡水新興獅
086.淡水安溪神明會
087.淡水新埔玄聖宮
088.淡水北投里福德宮
089.淡水中興里福德宮
 
002. 淡水清水巖
淡水清水巖
台北縣淡水鎮清水街87號 電話: 02-26212236

◎ 建廟年代:

  昭和7年(1932)

◎ 建廟緣起:

  俗稱「祖師公廟」,相傳清道光咸豐年間,安溪清水巖僧,恭請清水祖師神像,渡臺來滬尾港化緣,寓居庄仔內士紳翁姓宅邸。嗣僧告歸,翁氏以金而留其神像。未幾疫癘四起,舉境惶然,翁種玉同弟瑞玉乃議諸鄉民,備神輿迎駕繞境四處,而疫癘遂息。鄉民感念神惠,參旨日眾,翁種玉乃移神像於東興街所營」濟生」號商店內(今中正路114號),供鄉民祈拜祭祀。

◎ 崇祀神明:

  清水祖師原係安溪渡臺移民之鄉土神,嗣因神力昭著,屢次醒靈佑民,遂受滬尾及附近居民之共同信仰。是以逢清水祖師祭典,陣頭雲集,行列塞途,舉境歡騰。

◎ 神蹟故事:

  相傳同治六年(1867)冬十一月,(一說咸豐初),石門震災,祖師先期落鼻示警,眾舉家趨避,乃能得以悻免。光緒十年(1884)法軍侵犯滬尾,祖師又大顯威靈,懼退法兵,因獲清廷敕頒光緒御筆「功資拯濟」匾額。是時守軍提督孫開華亦獻金八百元以謝神助。嗣後鄉民感念神恩,而有建廟之議。日據初,部分地方人士出面倡議,但因集裘匪易,旋議旋止。

◎ 歷史沿革:

  迄昭和七年(1932),經李文珪、許丙、高桃仁、張覺先、陳有生、雷俊臣等出力勸募,鄉民或獻地獻物,或捐資鳩公,始如願動工興廟。閱五載星霜而見殿宇軒昂,又歷十年之裝飾營造,金壁輝煌,遂成日後之巨觀。

◎ 清水祖師略傳:

   清水祖師(以下簡稱祖師)在宋仁宗二十二年(公元一○四四年)誕生於永春縣小姑鄉、姓陳名普足,生有道骨,幼出家於大雲院,及長結庵於高太山、仰大靜山明公禪師,法慧道行,高超圓滿。往拜為師,講求大少乘諦,道即通靈。辭歸高太山,師授衣缽,戒之曰:「非值嚴重大事、毋著此衣」:並囑:其後捨棄萬緣、一心利物濟人為志:祖師遵而實踐,廣行嗣移高太山麻草庵,祖師精通醫術,屢募捐修造路橋,施醫藥符水以治人病、及貢獻交通,遇旱疫為人祈禱,輒著奇效,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一○八二年)癸亥,清溪大旱,鄉人公議、延祖師祈雨。立獲甘霖旱象銷,廣濟群農。

  眾感祖師道行,能感動天地,敦留祖師駐錫。經祖師願意,由眾集資,於張岩山之側,開闢草蓬、構庵數架以居,因石泉清冽,爰改名「清水巖」。是年祖師三十九歲。迺錄楊道,周明為弟子、主持巖事,遂雲遊長汀,漳州,閩南七縣,歸後感梵宇狹隘、為之改建,時棗樹祇有一株,旋經多栽樹木,並建洋中亭,更修造路橋,而在亭中施濟醫藥。迨宋建中、靖國九年五月十三日(公元一一○九年祖師年六十五歲)、乘劉公銳至巖,祖師囑以後事: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說偈訖,端然坐逝。遠近聞知,雲集瞻禮,越三日神色不異,鄉人葬師於巖後,運石 塔,築亭其上,名為「真空塔」。遺囑立大弟子楊道為主持。祖師勤修梵行,到處為人治病,沿門托缽募捐所得用以施捨貧窮,拯恤孤寡、曾為宋寶皇太后治乳癌,痊後贈以金帛、婉辭僅指一大沉香請贈,即後來所雕之祖師之正身是也。

◎ 淡水清水巖蓬萊老祖:

  本巖蓬萊老祖(另名落鼻祖)、係清水巖以沉香木雕造祖師佛像六尊中之一尊,距今約在百餘年前、安溪清水巖和尚、恭奉祖師佛像渡台、上陸淡水港、安奉於淡水東興街(現草東里中正路)、濟生號鄉紳翁種玉之家,佛力靈顯。為指醒蒼生災厄,屢以落鼻示警。信者均避災化夷!因之香火逐漸鼎盛。初為淡水民眾信仰中心,厥後擴及本島各地。香客絡繹不絕,嗣為確保佛境莊巖,並避市廛塵囂,旋於民國二十一年新建本巖現址,廟貌巍巍四周風景絕佳、詢適善信信仰,並可資香客欣賞風光。

◎ 淡水清水巖建廟七十年沿革:

  淡水清水巖之清水祖師金身,初抵淡水港之時,原係奉祀於東興街(即現在的「草東里中正路」),濟生號鄉紳│翁種玉先賢之家中。這間約五十坪的平房當時目的,祇不過是為了滿足大家鄉親父老信仰,而提供給鎮民一處膜拜神明場所罷了;漸漸地,由於神靈顯赫,而是處所又過分狹小,尤其拜拜時,因為各地善信太多,出入均感不便,同時,又影響交通至鉅,於是,由先賢李文珪先生與部分地方先賢開始正式發起建廟。

◎ 建廟之過程異常艱辛: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是由附近幾座有關小廟拆除後,一併獻地而同時興建完成。該廟正殿東廂所奉祀之蕭府王爺,原為工人團體所奉祀之王爺小廟,拆除後捐獻土地所建;西廂奉祀的西蓁王爺,係淡水鎮音樂團體「淡水軒」捐款所建,後殿為當然委員、即當時地方保正(即現在里長)大家共同努力,在各人鄰里內發動勸募,全部歷時三年,於民國廿一年歲次壬申(公元一九三二年),年後殿始辛苦完成。

   不過,建廟之初由於經費短缺,幾乎無法如期完成前殿之建築,經全體委員開會通過,聘請當時東興街保正兼委員張季中先生,全權負責該廟興建前殿工程工作,並請每位里長每人先行慨捐日幣三元,作為建廟基金,並在全體委員四處奔走募捐努力下,終於克盡無數困難、艱辛,而在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公元一九三七年),總算圓滿的完成了前殿工程,也使淡水地區增添了極佳道教聖地。

◎ 正式組成管理委員會: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可能是台灣地區道廟當中,最早組成管理委員會一座標準道教廟宇了。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管理委員,是在民國廿六年廟成之日,更將當時建築委員會改為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為雷俊臣先生,第二任主任委員為盧阿山先生,盧氏逝世後,淡水鎮長鄭永富先生與部份委員商定,纔開始聘請當時華南銀行總經理高湯盤先生為主任委員。高氏任職期間,為了建設廟產,第一次慷慨捐獻新台幣壹拾肆萬元之鉅,修建廟前大庭,後因其個人工作繁忙,不克兼顧關係,始又委由每屆鎮長為當然副主任委員,負責代辦一切業務;民國七十四年高主任委員去世,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廿九日召開,全體委員會,選舉前鎮長陳根旺先生出任主任委員至今。

◎ 屢次修建創意更新:

  淡水清水巖自從民國五十七年五月五日,開會通過「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之後,便因組織日益健全,並在當時常務委員林溪山兼任主事任內,先後創辦「禮斗法會」、監察委員吳錫家等暨該廟誦經團團員、全體熱心奉獻、協助之下,每年收入日漸充足緣故,纔又開始陸續展開了一連串整修與增建事項。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修、擴建工作,係在民國六十六年間展開,民國七十八年元月底修建落成。

◎ 先賢持廟有功:

  淡水清水巖固然是當地一座擁有悠久歷史道廟,而許多熱心委員終身奉獻,與任勞任怨工作精神,和敬神奉神至誠,也是不可抹煞事實。該廟第一任主事高桃仁先生(即高湯盤之父)、第二任曾四安先生、第三位吳成先生、第四任林溪山先生、第五任謝萬居先生、第六任林三奇、第七任李來和第八任雷金池與現任林安吉,均能摯誠奉教、熱心行道,而使得淡水清水巖祖師廟,能夠成為淡水地區一座領袖群倫廟宇。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現任管理委員會,自前任鎮長陳根旺先生開始領導以來,一本其處理政務之科學管理原則,與親民愛民之服務熱忱;和他本人虛懷若谷的處事態度,數年內使得該廟不僅財務日益健全,而組織功能也特別發揮到了極至,再加上所有委員之精誠團結常務監察委員及監察委員認真監察,與遍及全台善信熱忱擁護,以及地方袍澤全力配合,該廟聲譽早已名揚全台!

  仔細觀察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歷屆管理委員及全體委員名單,不難發現都一直是淡水地區一時之精英,白金泉(台北縣議長)、麥春福(副議長)、鄭永福(前鎮長)、朱木火、吳獻璜(信用合作社主席)、鄭耀宗(漁會理事長)等,而其中不少委員更是子承父職衣缽相傳!例如張季中為建廟地理師張覺先之子,翁蘇明仍原奉祖師翁種玉之子。自然也是該廟廟務蒸蒸日上、香火特別興旺,善信遍及全省每個角落主要原因。

◎ 展望未來更加輝煌:

  當然,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最大成長、興旺主因,還是神恩浩瀚與神威顯赫所帶來福祉緣故,而這一片神威遠播信息,早已傳遍寶島,為淡水清水巖的未來歲月,帶來更光輝、更順利的坦道。


清水巖:淡水街之樞紐
一九三二年、淡水的士紳、頭人在當時米市仔街蕭王爺原址破土興建淡水最具代表的清水巖,兩年後,日本政府也展開分為二期的「市區改正」。將沿河大街拓寬、建下水道,並美化市容。至一九三七年竣工,確定了大街(今中正路)為淡水主要商業、行政、金融中心,而清水巖成為地方宗教文化和信仰中心。


今日淡水生機無限
  近世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淡水的老街生機復甦,然因居民紛紛搶建,規畫不善,而使得街容顯得凌亂,有失往日豐采,但近年來,由於藝文休閒活動漸為國人所注重,捷運通車後,帶來中正路的更新,漁人碼頭、黃金水岸的建設,淡水豐富的歷史內涵與多樣貌的港口文化遂成為探尋北台灣舊日風華的重要據點,它雖沒有像迪化街或三峽,大溪和湖口的精美街屋聚落,但清水巖附近先民依環境而築,蜿蜒多變的街道,古意盎然的石階老巷,以及依山面海的遼闊視野,配合著鎮內的名勝古蹟和其他寺廟洋樓,依然吸引了如織的遊客來此休憩觀光。它兩百年來街衢發展經驗,更是見證台灣歷史邅遞與文化變遷的珍貴資產。



 
 
生命輪祀 文化新獻
地址:台灣台北淡水三芝
電話:facebook.com/918org/?tn-str=k*F 傳真:02-26299829 E-Mail:a0919083124@yahoo.com.tw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 
歡迎各界大德蒞臨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 
網頁設計|網路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