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北市永和保福宮
主任委員:林阿在 宮 址:永和市仁愛路202巷9弄2號 電 話:(02)2922-7524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保福宮係道教廟宇,草創於清道光年間,此宮位於仁愛路下溪里,居臺北盆地東南方,由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俗稱大道公廟〉分靈而來,主祀保生大帝吳本,從祀福德正神,因往臺北參拜大帝,路途遙遠,須經新店溪,當時尚無中正橋,靠渡船來往,每逢颱風大雨,洪水肆虐,行程斷絕,帶來極大困擾,故先民初擇址,彼時稱之「輪寮腳」,即現址後方三百公尺處。
當時村內人口尚稀,不足百戶,經濟薄弱,無力隆建,只把竹草當建材,興建草茅之廟,略砌神社一間,終告落成,供庄民祈福膜拜。爾後歷經颱風洪水沖毀、虫蟻損傷,數度倒塌重建。經信民林光成、孫進、許九等重整神厝,為第一次改建;斯久廟貌陋舊,賴信民曾萬成贈地及林光成奔走,於同治十二年竣工,為第二次改建;宣統三年,廟遭颱風吹毀,至民國五年由林火盛、陳坤源等人鳩資重建,為第三次改建;民國四十七年,信民林望、洪寶樹提議重整,至六十年始成今日廟觀。
保福宮設立至今將近五百年之歷史,當時分鄉設鎮是以「信仰」來區分,永和地區是泉州人,信奉保生大帝,中和地區是漳州人,信奉媽祖,潭漧里、中永和雙方拉據了好幾年,文化水準高的希望規劃至永和,而信仰較濃厚的當地人則希望分至中和,好在當時有一位鎮民代表永和國小老師蔡國敏投永和一票,功勞很大,以至能使保福宮至今仍屹立於永和地區。
保福宮形制完整,雕飾精美,承繼中國南方的傳統風格,廟脊燕尾,剪黏雕花,五顏六色,光采炫目;正殿兩旁石彫龍柱,龍身盤柱,龍爪抓珠,以青石構成,刻工精細,雄偉秀麗;廟內藻井、斗栱、瓜筒、疊斗、花鳥柱、石刻人物、瑞獸等雕鏤窮奇,精美絕倫。目前善男信女不計其數,常至該廟宇祭拜祈求闔家平安,香火相當鼎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