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032.嘉義鳥岫仔保福宮
K033.高雄市後勁聖雲宮
L034.屏東縣佳冬萬壽宮
A035.台北縣中和溥濟宮
C036.新竹市美山保安宮
A037.台北縣板橋保安宮
P038.宜蘭縣員山廣濟宮
C039.新竹市仙水鎮安宮
C040.新竹縣寶山保生宮
D041.苗栗縣造橋保龍宮
G042.彰化萬興保安宮
I043.嘉義縣大林萬寧宮
I044.嘉義民雄保生大帝
J045.台南市仔頭福隆宮
J046.台南舊和順慈安宮
J047.台南外塭仔和濟宮
J048.台南溪頂寮保安宮
J049.台南北門東隆宮
J050.台南縣佳里應元宮
J051.台南縣麻豆保玄宮
J052.台南縣學甲白礁宮
K053.高雄鼓山區慈濟宮
K054.高雄縣鳳山保興宮
L055.屏東縣大潭保安宮
Q056.澎湖縣馬公威靈宮
R057.金門烈嶼保生大帝
K058.高雄鼓山慈仁宮
L059.屏東北勢寮保安宮
104.台北大龍峒保安宮
726.台南縣學甲慈濟宮
251.台北八庄大道公
002.廈門青礁慈濟祖宮
002.廈門白礁慈濟祖宮
806.高雄前鎮區廣濟宮
711.台南縣歸仁仁壽宮
542.南投縣草屯龍德廟
542.南投縣草屯龍聖宮
807.高雄市大港保安宮
327.桃園縣新屋保生宮
655.雲林縣元長鰲峰宮
890.金門金沙鎮萬安堂
722.台南番仔寮應元宮
234.新北市永和保福宮
J016.台南觀音亭興濟宮
J017.台南縣仁德保華宮
D018.苗栗縣後龍慈靈宮
E019.台中市沙鹿慶安宮
J020.台南市國勝妙壽宮
G021.彰化市慶安宮
I022.嘉義民雄保安宮
J023.台南縣仁德慈濟宮
K024.高雄市左營慈濟宮
604.嘉義縣竹崎保安宮
J026.台南縣學甲惠濟宮
I028.嘉義縣新港永興宮
E029.台中市元保宮
G030.彰化縣大城咸安宮
R031.金門縣金沙棲隱堂
G060.彰化和美保生宮
I061.嘉義民雄鄉新福宮
F062.南投縣埔里天旨宮
K063.高雄月眉池慈濟宮
L064.屏東頭角保全宮
G065.彰化縣新寶保順宮
P066.宜蘭清洲鎮安宮
P067.宜蘭尾塹保安宮
N068.花蓮縣保聖宮
P069.宜蘭市新生帝王廟
P070.宜蘭礁溪鄉三興宮
J071.台南市佳里青龍宮
G072.彰化縣香山明聖宮
G073.彰化縣和美保安宮
H074.雲林土庫保生宮
H075.雲林縣大埤明濟宮
H076.雲林古坑保安宮
J077.台南白河顯濟宮
J078.台南上茄苳顯濟宮
A079.台北蘆洲保和宮
P082.宜蘭冬山慈濟宮
I083.嘉義市仁武宮
J180.臺南後營普護宮
J181.臺南縣西港鳳安宮
J182.臺南縣七股保興宮
J183.臺南縣七股保安宮
J184.臺南縣將軍金興宮
J185. 臺南縣學甲慈德宮
J186.臺南縣學甲集和宮
J187.臺南縣學甲普濟宮
J188.臺南縣學甲清濟宮
J189.臺南縣學甲惠濟宮
J190.臺南縣學甲白礁宮
J191.臺南縣新營濟安宮
J192.臺南縣後壁三恩府
J193.臺南縣後壁三公府
J194.臺南縣後壁顯濟宮
J195.臺南縣白河保安宮
J196.臺南縣白河濟佑宮
J197.臺南大林保安宮
J198. 臺南白河鎮大安宮
J199.臺南縣六甲保生廟
J200.臺南縣大內保安宮
J201. 臺南縣山上廣濟宮
J202.臺南新市保安宮
J203. 臺南縣新市新昌宮
J204.臺南縣新市真安宮
J205.臺南新市保濟殿
J206.臺南縣安定福安宮
J207.臺南縣安定保安宮
K208.高雄市苓雅鼓山亭
K209.高雄市鹽埕威靈宮
K210.高雄縣大社保元宮
K211. 高雄鼓山青雲宮
A080.台北樹林濟安宮
A081.台北祈福保生宮
E084. 台中市神岡區山皮寶山宮
A085.台北蘆洲真久宮
P086.宜蘭冬山建進宮
B087.桃園縣觀音溥濟宮
E088.臺中新社紫保宮
E089.台中沙鹿保生宮
E090.台中沙鹿保安宮
E091. 臺中梧棲順境宮
H092.雲林縣斗南保安宮
H093.雲林縣大埤三濟宮
H094.雲林縣大埤廣福宮
H095.雲林大埤鎮福宮
H096.雲林縣大埤保延宮
H097.雲林土庫天聖府
H098.雲林高林保安宮
H099.雲林古坑南昌宮
H100.雲林古坑保生宮
H101.雲林元長保安宮
H102.雲林元長保生大帝
H103.雲林元長朝奉宮
H104.雲林元長保勝宮
I105.嘉義縣梅山濟興宮
I106.嘉義縣民雄雙福保安宮
I107.嘉義縣水上保安宮
I108.嘉義縣水上文應宮
I109.嘉義縣鹿草新安宮
I110.嘉義縣太保保安宮
I111.嘉義舊埤里保安宮
I112.嘉義六腳下雙溪保安宮
I113.嘉義新港鄉大興宮
K212.高雄縣路竹保安宮
K213.高雄縣阿蓮保生宮
K214. 高雄梓官保生宮
K215. 高雄保安宮本宮
K216. 高雄三民保仁宮
K217. 高雄高南保安宮
K218. 高雄岡山保興宮
K219.高雄市小港真君宮
K220.高雄市左營青雲宮
K221.高雄縣梓官興濟堂
K222. 高雄湖內慈濟宮
K223.高雄縣湖內玉湖宮
K224.高雄縣湖內普濟宮
K225.高雄縣湖內長壽宮
K226.高雄縣鳳山保興宮
K227.高雄大寮興濟宮
K228.高雄縣大寮保福宮
K229.高雄縣大寮保安宮
K230.高雄縣大寮保聖宮
K231.高雄縣大寮保生宮
K232.高雄縣大寮保聖宮
K233.高雄縣林園興濟宮
K234.高雄縣林園保生宮
K235.高雄縣鳥松大安宮
K236.高雄縣大樹保能宮
K237.高雄縣大樹與雲寺
K238.高雄縣大樹保興宮
K239.高雄縣大樹佑聖宮
K240.高雄縣旗山保安宮
L241.屏東縣屏東覺世堂
L242.屏東縣屏東慈和宮
L243.屏東縣屏東龍虎宮
I114.嘉義新港鄉保安宮
I115.嘉義縣新港保壽宮
R116.金門金沙奎山宮
R117.金門金沙金山道殿
I118.嘉義民雄好嘉宮
I119.嘉義民雄大帝爺廟
R120.金門金沙棲堂廟
I121.嘉義大林鎮萬寧宮
I122.嘉義大林鎮保安宮
I123.嘉義溪口大帝宮
I124.嘉義縣新港鄉大興宮
I125.嘉義溪口保聖宮
I126.嘉義縣厝子保生宮
I127.嘉義溪口美安宮
I128. 嘉義市東區三性宮
I129. 嘉義市東區三賢宮
I130.嘉義市東區三臺宮
I131.嘉義市西區震安宮
I132.嘉義市西區慈靈宮
I133.嘉義市北社尾保安宮
I134.嘉義市西區鎮安宮
I135.嘉義市西區保德宮
J136.臺南中西區開山宮
J137.臺南市北區元和宮
J138.臺南市北區福隆宮
J139.臺南安平區廣濟宮
J140.臺南安平區妙壽宮
J141.臺南安南區保安宮
J142.臺南安南區保安宮
J143.臺南安南區保和宮
J144.臺南安南區興安宮
J145.臺南安南區朝皇宮
J146.臺南安南區保鎮宮
J147.臺南安南區宏濟宮
J148.臺南安南區慶和宮
J149.臺南安南區代天宮
J150.臺南安南區保安堂
J151.臺南安南區和濟宮
J152.臺南安南區興護宮
J153.臺南安南區大慈宮
J154.臺南安南區新安宮
J155.臺南永康保生宮
J156.臺南永康保寧宮
J157.臺南新化大帝廟
J158.臺南左鎮保中宮
J159.臺南左鎮保中宮
J160.臺南玉井興濟宮
J161.臺南仁德仁義宮
J162.臺南仁德澤清宮
J163.臺南仁德明直宮
J164.臺南仁德忠義宮
J165.臺南仁德保生宮
J166. 臺南仁德慈濟宮
J167.臺南仁德保安宮
J168.臺南仁德鄉保生宮
J169.臺南仁德保華宮
J170.臺南仁德民安宮
J171.臺南縣麻豆良皇宮
J172.臺南縣麻豆保玄宮
J173.臺南縣麻豆保濟宮
J174.臺南麻豆保聖宮
J175.臺南縣佳里應元宮
J176.臺南佳里保興宮
J177.臺南佳里福安宮
J178.臺南佳里寶興宮
J179.臺南縣西港開仙宮
L244.屏東縣保生大帝宮
L245.屏東縣萬丹保安宮
L246.屏東縣天眼龍井堂
L247.屏東水底寮保安宮
L248.屏東縣車城保安宮
Q249.澎湖縣白沙威靈宮
Q250.澎湖縣白沙保安宮
Q251.澎湖縣湖西保寧宮
Q252.澎湖縣湖西保安宮
Q253.澎湖縣湖西真靈殿
N254.花蓮縣新城福安宮
N255.花蓮縣新城慈能宮
N256.花蓮縣豐濱娘娘廟
M257.臺東台東市慈保宮
M258.臺東台東市南清宮
R259.金門縣金沙保安殿
R260.金門縣金沙靖海堂
R261.金門縣金沙拱峰宮
R262.金門縣金湖保護廟
R263.金門縣金寧保安殿
R264.金門縣金寧保靈殿
R265.金門縣金寧寶靈殿
R266.金門縣金寧保安殿
R267.金門縣金城大道宮
E268.台中大甲澤安宮
H269.雲林麥寮聚寶宮
A270.臺北市保霞宮
B271.桃園市慈濟宮
E272.臺中市大里祥賢宮
I273 .嘉義縣溪口慈濟宮
I274.嘉義民雄福權保安宮
I275.嘉義縣竹崎慈保宮
I276.嘉義縣朴子德安宮
 
726.台南縣學甲慈濟宮
台南縣學甲慈濟宮

董事長:吳玉柱
宮 址:台南縣學甲鎮濟生路170號
電 話:(06)783-6110 (06)783-6110
主祀神: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臺灣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位於臺南縣學甲市區中心,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神像,乃八百年前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至於在臺灣建廟年代,各誌書紛紜難定,茲列舉如左:

  《臺南縣志》卷一自然志云:「學甲鄉本為西拉雅平埔社,所以有後社、中社、下社仔之地名。唯漢人入墾甚早,康熙三十二(一六九三)年由張茂獲准開墾。在乾隆年間已建有『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

  民國十五(一九二六)年,日人所編篡的《學甲庄鄉土誌》所述:「本庄居民大約在三百多年前,由中國福建省的謝姓、李姓,以及泉州陳姓、吳姓及劉姓等渡台開墾。」「『慈濟宮』:清嘉慶十一(一八O六)年,庄民董事謝金玉、莊盛、林鳴鶴等三名捐款二千圓,並倡導募捐建立,奉祀保生大帝。」 學甲慈濟宮建廟於清乾隆初年,由於學甲開發時期早在明鄭之時,移民們從故鄉迎奉守護神保生大帝來台,故而慈濟宮建廟就以當時起算。

保生大帝又稱為「大道公」,本名叫吳本,所以也稱為「吳真人」,宋代泉州同安白礁人,先民渡海來臺也把保生大帝分靈過來,在當時臺灣時常有瘴癘災疫,醫藥非常缺乏,生病大都求神保佑,保生大帝就成了移民們的守護神。學甲鎮的慈濟宮,每年都要舉行「上白礁」大典,就是送保生大帝回泉州祖廟謁靈的活動,是一種飲水思源的尋根祭典。

慈濟宮廟宇蒼古而金碧輝煌,門前有一對巨碩的旗杆,成為該廟的地標。最為珍貴的是,交趾陶及剪粘裝飾均為名師葉王(交趾陶)、何金龍(剪粘)作品,名師之作果然不同凡響,歷經百年各種人物依舊栩栩如生,形貌氣韻畢俏,令人嘆為觀止。

台南縣學甲鎮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是學甲地區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循例都得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場面盛大,熱鬧非凡,大致是目前台灣最有歷史、最有制度亦最具規模的『請水火』廟會,有時更擴大舉行『刈香』活動,俗謂『學甲大刈香』或『學甲香』,為西南沿海『五大香』最有紀律的一支,這種『氣壯乎天,萬眾同參學甲鎮;血濃於水,千秋不忘白礁鄉』的民俗廟會,在宗教取向之外,亦兼具社教與文化意義,向來備受關注與重視。



基本上,『學甲香』是由『上白礁』繁衍而來,早期的『上白礁』僅係其轄域 的一種神明祭慶,大抵再一九八一年前後,使變成今天這種舉台聞名的盛大廟會,期間有內在人為的自我膨脹,亦有外在力量的催化支援,更有時勢造構的微妙關係。學甲上白礁請水火意即迎請聖水及遙祭大陸祖廟,由學甲慈濟宮舉辦,轄區內含十三庄,初時大灣清濟宮亦在其中,而上白礁祭典也由二廟共同舉辦,後來在民國七十二年興建白礁亭後,慈濟宮因以白礁亭太狹窄為由,婉拒了清濟宮的禹帝入內與保生大帝平坐,遂引發了清濟宮的不滿,終於在民國七十七年退出了學甲上白礁,從此二廟斷香。



『上白礁』除了三個祭典儀式之外,另一個部份就是繞境,祭典是對神的節目,繞境則係對人的活動;上白礁遶境活動是從早到晚的一天活動,在清晨祭拜過保生大帝後,所有的藝陣及神轎由慈濟宮出發遶境下社仔、新寮、錦繡角、後社、下溪洲、中洲至頭前寮目的地先民登陸地頭前寮溪畔,並在白礁亭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白礁亭前並建有一紀念碑,整個活動大扺為出香─遶境─祭典─請水火─回程遶境 ─入廟的程序。十三庄和旅外鄉親為隆重上白礁祭典,參加各角頭廟、分靈廟除神轎外,都競相籌組或延聘藝陣前來湊熱鬧,一年盛於一年,繁衍成為一支大香陣,這支香陣再一九八一年達到最高潮,藝陣有一一五團,神轎有七十九頂,雖然這年因全省藝陣比賽,始有這種規模,但每年的祭典,藝陣都尚維持在七十團間,神轎也達六十餘頂,這是上白礁的基本隊伍,這種規模,不但在西南沿海頗為突出,就是全臺,恐怕也不多。



『上白礁』祭典遶境,每年的『香路』頗為固定,基本上是一天的行程,全體藝陣河神轎,在公內祭典結束後,由慈濟宮出發,經後社、光華、中洲而於下午五點左右到達前寮,在此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結束後,再依序經中洲、澎城、後社而返廟,整個活動大致在當夜十點左 右可完成。然而,這種『學甲--頭前寮--學甲』一天香路的遶境模式,受到『神祐人霑』利益的,僅係學甲、中洲兩大庄而已,其餘的十一庄,都只盡義務而未享權利,也就是說同樣出轎出陣,僅遶別庄,祈別庄之安,卻不能遶己庄,求己庄之安,因此,因此為求和諧與向心力,慈濟宮遂有遶巡十三庄的三天『刈香』產生,即一般所謂的『學甲大刈香』,『學甲香』。



跟鄰近鄉鎮的「麻豆香」、「蕭瓏香」一樣,「學甲香」刈香活動的舉行,也一定會組蜈蚣陣,擔任香陣開路前鋒的任務。本陣的主辦廟宇是後社集和宮(位於學甲鎮一秀里),主祀保生大帝、福德正神、中壇元帥、蜈蚣公。根據集和宮沿革記載,本廟初創立於清道光七年(1827年),為十姓(本角主要十大姓氏居民,有劉、陳、柯、郭、史、蔡、周、林、蘇、黃)公廟,廟宇建立後歷經光緒二十五年(1856年),光緒二十八年(1859年)兩次重修。民國十八年,因舊廟多處破漏,地方人士黃立、柯宗、郭達、林碖等人發起重建,並更廟名為集和宮,民國五十六年再度重建,始有今日集和宮廟貌。

根據集和宮主任委員劉正上先生口述,本廟原先主神為福德正神,負責鎮守學甲社水尾,與新寮(今新生里)普濟宮所鎮守的水頭互為呼應,後來廟方又分靈慈濟宮保生三大帝、四大帝及中壇元帥來襄助鎮守,因為保生大帝神格高過土地公,所以才易之為主神。至於廟中為何會供奉蜈蚣公,集和宮總幹事陳新悖先生有詳細的說明。 陳新悖先生指出,集和宮蜈蚣陣是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的陣頭先鋒,每年的「上白礁」「請水火」祭典,或聞名全省的「學甲香」三天刈香活動,都需要本廟組蜈蚣陣參加。起初,蜈蚣陣不是由集和宮所承辦組陣,而是由「下社角」白礁宮所裝閣,樣式類似藝閣的一種,後來因為「下社角」比較缺乏人力、經費等資源,才由本角頭(後社角)一戶有錢的黃姓人家所接回辦理,迄今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

後社集和宮蜈蚣陣為龍頭鳳尾,蜈蚣棚是以十八塊木板連裝而成,由一百五十二人分二班輪流扛抬行走,上面分坐三十六位小朋友(年齡限七至十歲,體重三十五公斤以下)扮演歷史人物,主要戲碼有羅通掃北、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隋唐演義、白虎戰青龍、薛剛鬧花燈、郭子儀大戰安南國、狄青押軍衣、五虎平西、五虎平南、狄青大戰八寶公主、水滸傳、岳飛傳等十三齣戲目,每次出陣都不相同,全依於神明前「擲笅」結果而定。依照集和宮龍頭鳳尾蜈蚣陣的形制來看,應該是屬於藝閣中的「龍鳳閣」。

蜈蚣陣身上的龍頭、鳳尾,裝閣時才取出,活動結束後再保存好。但是,本廟自民國八十年起,因為神明指示,開始設位奉祀蜈蚣陣的龍頭、鳳尾,並取名為「蜈蚣公」,定壽誕為農曆的六月二十五日。為此,集和宮還特地請慈濟宮保生大帝降駕,替「蜈蚣公」找源頭,指出「蜈蚣公」是青龍神轉化,因輔佐保生大帝有功,奉旨冊封為大帝護衛,有鎮煞驅邪之能力。
 
 
生命輪祀 文化新獻
地址:台灣台北淡水三芝
電話:facebook.com/918org/?tn-str=k*F 傳真:02-26299829 E-Mail:a0919083124@yahoo.com.tw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 
歡迎各界大德蒞臨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 
網頁設計|網路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