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圈-土地公埔
三板橋
人 文 史 蹟
古 道
2007土地公埔-落馬
2008八庄創意標幟
 
三板橋
在店子村菜公坑與圓山村的交界處,在清朝乾隆末年,同安人陳、李二姓人士到此括墾,道光初年,福建同安人林永來此種茶而漸興盛。此地為通往淡水的要道,遇雨則大屯溪水氾濫難行,林永乃自費架橋,照顧鄉民來往其上。此橋於同治十年(1871年)曾重修,堅固之餘仍不失古雅之風,為當時北新莊、三芝地區居民往來台北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當時經濟物資運輸的管道,從那些廢棄的炭窯、橘園和染料池來判斷,三板橋主要是用來運送茶葉、染料和橘子。 人在橋上望著涓涓流水,兩旁翠綠盎然,讓思緒奔馳於先人辛勤奔波之景,發思古之幽情。三板橋主要建材為當地安山岩,橋深分四段,依大立石與山勢,略呈之字型,由北新莊往三芝方向觀察,石橋接在路基上,每段三塊,長約2公尺,寬18公分,厚約18公分。橋基建在大立石上,其上再加墊三至四層石樑,每樑長約1公尺左右,有的用12根也有用到21根,也有獨立石再利用榕樹盤根錯結的特性,協助石橋基部的大立石,不致被沖垮,可說非常符合生態工法的特性。

橋的兩旁,一邊是土地公廟,早先並沒有神像和廟,人們拜的是一塊石頭的田頭土地公,後來大家才集資蓋廟。另外一邊則是有應公廟,廟前地上有帶來財運的七星陣,而由其石製香爐和石造香亭外表斑駁的程度,推估應和古橋年代相近。此處曾發生數次落橋意外,但神奇的是竟都毫髮未傷,居民深信由於神明的庇佑,使此橋附近非常平安。

附近農作以稻米為主,梯田沿山坡不規則開到山腳邊,近來也種些金針,農舍旁有竹林,意外地還可看見菠蘿蜜樹,路旁開的花竟是外來的美人樹,令人驚訝。

三板橋為大屯溪上游的一處三級古蹟,也是大屯溪古道在北新莊的入口,古道風景優美,不同季節景觀各不相同。沿著



三板橋走約350公尺的柏油路,在沿著大屯溪邊田埂逐步往上,穿過佈滿馬蘭(藍染植物)森林,沿溪谷可以看到一整片的的廢棄桶柑園、染房,穿過九芎林、石屋、箭竹林就可以抵達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小觀音山,登高望遠有另一番氣象。
 
 
生命輪祀 文化新獻
地址:台灣台北淡水三芝
電話:facebook.com/918org/?tn-str=k*F 傳真:02-26299829 E-Mail:a0919083124@yahoo.com.tw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 
歡迎各界大德蒞臨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 
網頁設計|網路開店|